锅炉脱硫技术可分为三大类:燃烧前脱硫、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(烟气脱硫)。其中,烟气脱硫( FGD)?是目前应用最广泛、最成熟的技术。
1. 烟气脱硫(FGD) – 主流技术
根据脱硫剂的种类和副产物的形态,主要分为湿法、干法和半干法。
湿法脱硫
原理:?采用碱性物质(如石灰石、生石灰)的浆液作为吸收剂,在吸收塔内与烟气中的SO?充分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,从而将其去除。
代表技术:石灰石-石膏法
过程:?将石灰石(CaCO?)粉磨成浆液,泵入吸收塔。烟气从塔底进入,与自上而下的浆液逆流接触。SO?与浆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钙,进而被强制氧化生成副产品石膏(CaSO?·2H?O)。
特点:
优点:?脱硫效率极高(>95%),技术成熟,应用最广。
缺点:?系统复杂,投资和运行成本高,存在废水处理问题,烟气需要再加热以防止“白烟”和腐蚀。
其他湿法:?氨法、钠碱法等。
干法/半干法脱硫
原理:?采用干态或雾化的吸收剂(如消石灰、生石灰)在干燥或半干燥状态下与SO?反应,生成干态的粉状副产物。
代表技术:喷雾干燥法(SDA)
过程:?将生石灰制成石灰浆液,然后通过高速旋转的雾化器在吸收塔内雾化成极细的液滴。这些液滴与热烟气接触,一方面水分迅速蒸发,另一方面与SO?发生反应,最终形成干燥的粉末状副产物。
特点:
优点:?系统相对简单,投资和运行成本低于湿法,无废水产生,产物为干粉易于处理。
缺点:?脱硫效率(80-90%)通常低于湿法,吸收剂消耗量较大。
其他干法:?循环流化床(CFB)脱硫技术、炉内喷钙等。
2. 燃烧前脱硫
在燃料燃烧前,通过洗选、转化等方式去除燃料中的部分硫分。例如,煤炭洗选可以去除大部分无机硫。这种方法只能部分脱硫,不能替代烟气脱硫。
3. 燃烧中脱硫(炉内脱硫)
在燃烧过程中,向炉内直接加入石灰石等吸收剂,使其与燃烧产生的SO?反应。此法脱硫效率较低,通常需与后续脱硫工艺配合使用。
锅炉脱硫,特别是烟气脱硫(FGD),是现代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必不可少的环保设施。其中,石灰石-石膏湿法脱硫因其极高的脱硫效率成为大型锅炉的首选技术;而干法/半干法脱硫则因其投资少、无废水等优点,在中小型锅炉和缺水地区应用较多。
]]>1. 燃烧中控制(低氮燃烧技术)
原理:通过改进燃烧器结构或调整燃烧方式(如分级燃烧、烟气再循环等),在燃烧过程中抑制NOx的生成。
特点:这是成本最低的减排措施,通常是首选和基础措施,但脱除效率有限(约30%-50%),无法单独满足最严格的排放标准。
2. 燃烧后处理(烟气脱硝)
主流技术:选择性催化还原(SCR –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)
原理:在催化剂作用下,向含NOx的烟气中喷入还原剂(通常是氨气或尿素溶液),使NOx被选择性地还原成无害的氮气(N?)和水(H?O)。
核心反应:NOx + NH? → N? + H?O
特点:
效率高:脱硝效率可达80%-90%甚至更高。
技术成熟:是全球范围内电站锅炉脱硝的绝对主流技术。
投资和运行成本高:需要昂贵的催化剂和复杂的控制系统。
其他技术:选择性非催化还原(SNCR – Selective Non-Catalytic Reduction)
原理:在不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,在高温区域(通常为900-1100°C)喷入还原剂(尿素或氨水),将NOx还原。
特点:
效率较低:脱硝效率一般为30%-50%。
系统简单,投资成本低:适用于小型锅炉或作为SCR的补充。
对温度窗口要求非常严格。
针对天然气中可能含有的微量氮化物(如NH?、HCN等):
吸附法:使用活性炭、分子筛等吸附剂去除含氮杂质。
催化转化:通过催化剂将含氮化合物转化为N?或无害物质。
针对燃烧产生的NOx,常用方法:
原理:在催化剂作用下,向烟气中喷入还原剂(氨或尿素),将NOx还原为N?和H?O。
优点:效率高(可达90%以上),适用于高温烟气(300-400℃)。
缺点:催化剂成本高,需控制氨逃逸。
优点:设备简单,成本低。
缺点:效率较低(30-70%),温度窗口窄。
原理:将NO氧化为NO?,再用碱液(如NaOH)或氧化剂(如H?O?)吸收。
适用场景:适用于小规?;虻团ǘ萅Ox处理。
通过优化燃烧条件减少NOx产生:
低氮燃烧技术:采用分级燃烧、烟气再循环(FGR)降低火焰温度,抑制热力型NOx。
贫燃预混燃烧:避免局部高温,减少NOx生成。
NOx浓度:高浓度优先选SCR,低浓度可选SNCR或吸收法。
温度条件:SCR需适宜温度,SNCR需高温窗口。
成本:SCR投资高但效率高,SNCR运行成本低但效率有限。
]]>
在燃料燃烧前去除硫分,主要针对煤的预处理:
物理法:洗煤、重力分选等,去除部分无机硫(黄铁矿硫),但对有机硫无效。
化学法:通过酸浸、氧化等化学反应脱硫,成本较高。
生物法:利用微生物氧化硫分,尚处于实验阶段。
优点:减少后续处理负担。
缺点:无法完全脱硫,需结合其他方法。
在燃烧过程中加入脱硫剂,降低SO?生成:
流化床燃烧(FBC):在沸腾床中加入石灰石(CaCO?)或白云石,生成硫酸钙(CaSO?)。
炉内喷钙:向炉膛喷射钙基吸收剂(如CaO),效率约30-50%,需配合尾部增湿活化。
优点:工艺简单,成本较低。
缺点:脱硫效率有限,需配合后处理。
主流技术,对烟气中的SO?进行末端处理,分为湿法、半干法和干法:
石灰石-石膏法:
用石灰石浆液洗涤烟气,生成石膏(CaSO?·2H?O),脱硫效率>95%。
优点:效率高,副产物可商用。
缺点:投资大,废水需处理。
氨法脱硫:
用氨水吸收SO?,生成硫酸铵(化肥原料),适合化工配套企业。
优点:资源化利用。
缺点:氨逃逸可能造成二次污染。
喷雾干燥法:
将石灰浆雾化喷入烟气,水分蒸发后形成干粉颗粒(CaSO?/CaSO?)。
优点:耗水量低,无废水。
缺点:效率约80-90%,需精细控制操作参数。
活性炭/焦吸附法:
利用活性炭吸附SO?并催化氧化为硫酸,吸附剂可再生。
优点:无废水,可回收硫资源。
缺点:设备庞大,成本高。
效率要求:湿法(如石灰石-石膏法)适合高效脱硫(>90%),干法/半干法适合中等需求。
经济性:燃烧中脱硫成本低,湿法运行费用高但副产物可抵消部分成本。
场地限制:干法适合缺水地区,湿法需配套废水处理。
环保法规:严格排放标准需组合工艺(如炉内脱硫+尾部湿法)。
?
]]>锅炉脱硝(去除氮氧化物,NOx)的主要方法可分为?燃烧控制技术?和?烟气处理技术?两大类,具体如下:
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减少NOx生成,常见方法:
低氮燃烧器(LNB)
通过分级燃烧、降低氧浓度等方式抑制NOx形成。
空气分级燃烧(OFA)
将燃烧空气分阶段注入,降低高温区氧含量。
燃料分级燃烧(Reburning)
主燃烧区后喷入二次燃料(如天然气),还原已生成的NOx。
烟气再循环(FGR)
将部分烟气混入助燃空气,降低燃烧温度。
对已生成的NOx进行化学处理,主流方法:
选择性催化还原(SCR)
原理:在催化剂(如V?O?-WO?/TiO?)作用下,向烟气中喷入氨(NH?),将NOx还原为N?和H?O。
效率:可达80%~90%。
温度要求:300~400℃(需布置在省煤器与空预器之间)。
选择性非催化还原(SNCR)
原理:在高温区(900~1100℃)直接喷入氨或尿素,无催化剂还原NOx。
效率:30%~70%,成本低于SCR但效率较低。
联合脱硝技术(SCR+SNCR)
结合两者优势,提高脱硝效率(可达70%~85%)。
氧化吸收法
先用臭氧(O?)或次氯酸钠(NaClO)将NO氧化为易溶于水的NO?,再用碱液吸收。
效率需求:高浓度NOx优先选SCR。
成本限制:SNCR或低氮燃烧改造更经济。
空间限制:SCR需预留催化剂安装空间。
通过合理选择脱硝技术、优化燃烧条件并加强运行维护,可有效降低生物质锅炉的NOx排放,同时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。
]]>生物质锅炉脱硝可通过低氮燃烧、SNCR、SCR等技术实现,运行优化和政策合规也至关重要。
]]>低氮燃烧改造:是清洁燃烧技术,又称炉内脱氮,即采用各种燃烧技术手段来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。
燃气锅炉实现30mg排放限值内,是近年的技术成果。
燃气锅炉抑制NOx 的生成措施包括:
①预混合技术,内循环燃烧,降低锅炉峰值温度。
②烟气再循环FGR技术:烟气再循环,或称烟气外循环改造。
③带集成风系统的低氮技术方案,克服了产生冷凝水现象和燃烧出力降低情况。
燃煤窑炉低氮燃烧改造技术在我国已经进行多年,脱氮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,要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还需要配合尾部治理技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