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法脱硫——小苏打脱硫
一个典型的小苏打干法脱硫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元:
-
小苏打储存与给料系统:
-
小苏打原料储存在储仓中。
-
通过精确的给料机(如螺旋给料机),将小苏打粉末按需输送到研磨系统。
-
-
研磨与喷射系统(最关键的部分):
-
研磨:小苏打原料通常需要通过喷射研磨机进行超细研磨。将其研磨至直径在20-30微米甚至更细的粉末。增大比表面积是提高反应效率和脱硫率的关键。
-
喷射:研磨后的高活性小苏打粉末通过一套或多套喷射装置,被均匀地喷入烟气管道(通常在省煤器之后,除尘器之前的烟道中)。
-
-
反应区:
-
喷射点后方的烟道即为反应区。在这里,小苏打粉末与烟气充分混合,并发生上述的热分解和中和反应。
-
为了保证反应效率,需要确保烟气在反应区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(通常为1-2秒),并且温度要控制在140-190°C的最佳窗口。
-
-
副产品收集系统:
-
反应后产生的固态副产品随烟气进入下游的除尘器(通常是布袋除尘器)。
-
布袋除尘器不仅收集了脱硫副产品,其滤袋表面形成的粉尘层还能提供额外的反应界面,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。
-
三、主要特点与优缺点
优点:
-
系统简单,投资较低:相对于复杂的湿法脱硫系统,干法系统设备少,占地面积小,土建和安装成本低。
-
无废水、无白烟:整个过程是干式的,不产生废水,避免了废水处理问题和烟囱出口的“白色烟羽”现象。
-
布置灵活,改造方便:特别适合对现有锅炉或窑炉进行脱硫改造,因为只需在原有烟道中加装喷射点即可,对原有系统影响小。
-
启停快速:可以随生产设备的启停而快速启停,没有湿法系统那样的预热和清空过程。
-
副产品为干态,易于处理:收集的副产品是干粉,可用于填埋或作为某些工业生产的原料(如玻璃制造)。
缺点:
-
吸收剂消耗量相对较大:与湿法相比,其化学计量比(实际用量与理论用量的比值)较高,通常需要1.5-2.0甚至更高,这意味着小苏打的消耗量更大,运行成本受小苏打价格影响显著。
-
脱硫效率有一定限制:在常规操作下,脱硫效率通常能达到90%-98%,但对于排放标准极其严格的地区,可能不如高效湿法脱硫(>99%)。
-
对操作要求高:喷射量、烟气温度、粉末细度、混合均匀度等参数都需要精确控制,否则会影响效率和成本。
-
可能对除尘器造成负担:喷入的粉末会增加下游除尘器的粉尘负荷,需要除尘器有足够的处理能力。
小苏打干法脱硫是一种简洁、高效、无二次污染的烟气净化技术。它完美地利用了小苏打的化学特性,通过简单的“研磨-喷射-反应-收集”流程,将气态污染物转化为固态副产品。虽然其在吸收剂消耗量和极限脱硫效率上略逊于成熟的湿法技术,但其在投资成本、系统复杂性、无废水排放和改造灵活性方面的巨大优势,使其在许多特定应用场景中成为了极具竞争力的首选方案。
新闻资讯
- 2025-10-20 燃煤系统的脱硫设备
- 2025-10-17 窑炉干法脱硫的主要方式
- 2025-10-16 窑炉的干法脱硫
- 2025-10-15 窑炉SCR脱硝应用的关键技术难点与对策
- 2025-10-14 窑炉SCR系统的构成